首页  »  国内社会新闻

国内社会新闻

    趣谈中国菜的命名与英译

  • 杨铮

    人们吃饭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填饱肚子,而是为了庆祝一件事,形成一种社会关系,或理解一种饮食文化,如家庭聚会、生日宴会等等。这种场合中,人们对于菜名的命名更为精致与雅致。菜名通常还会加上创始者的姓名,菜品的动植物原料,往往取其联想意义,而并非直接命名,目的在于使菜名更加优美雅致,增添其意境与情趣。

    以菜品的制作人或发明人命名,这种情况古今中外皆有。如三明治(sandwich),就是以发明者的姓名来命名的,据说这位sandwich先生在连续24小时的游戏中发明了这种面包切块夹吐司的吃法,如今,不仅“三明治”这种食品广为流传,就连这种命名方式也被世人普遍接受。

    同样,中国的许多菜肴也是由创始人来命名的,如“东坡肉”,众所周知,苏东坡是我国宋朝著名的文学家,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烹制这道菜肴,后人沿用这种制法并以他的名字命名,这道菜名一直沿用至今。

    在联想命名中,中国的许多菜肴以制作的动物原料或形状的联想意义命名:

    如“红烧狮子头”,这道菜名直译意为“用红色酱汁烹制的狮子头”,老外一听,大吃一惊,其实所谓“狮子头”是指以猪肉制成的肉团,因其形态与颜色都与狮子头相似,加之中国语言中“狮子”即“百兽之王”,故以此命名,增添“稀有、威猛”之意。

    同样,“龙虎斗”这一广东名菜,由豹猫肉与蛇肉制成。蛇的形状与传说中的龙形相似,在中国文化中龙象征着权力与威严,而豹猫形似老虎,更准确地说,与老虎一样都隶属于猫科类动物,在中国文化中虎被视为“丛林之王”。故以其形态的想象处而命名。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某些植物也是具有特殊的文化含义的,如“荷花”,被视为纯洁的象征,中国古诗文称赞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其别名为“芙蓉”,这一称呼使其更为诗意、更为典雅。因此,常将蛋白调制的菜肴命名为“芙蓉”,因其形状与颜色都与荷花相似,再如,“芙蓉虾仁”命名蛋白爆炒虾仁,“芙蓉鸡片”命名蛋白爆炒鸡片等。

    再如“玉兰”,原本是一种观赏植物,因其流香溢远、花形美丽而受人喜爱。许多古代诗人写诗赞其洁白无瑕,芳香无比。人们也常将竹笋片烹制的菜肴命名为“玉兰”,皆取其联想意义。

    对于联想法命名的菜肴,因其文化背景不差异,如果进行直译,会令国外食客感到困惑与不可思议,事实上,这也体现出了翻译中的某些不可译性。

    近年来,中国菜品的命名出现了一种新的现象:许多普通的菜肴被冠以各种新奇、光怪陆离的名字并以此来吸引消费者,其中很多菜名滥用了历史典故与寓意。

    以“霸王别姬“为例子,这一历史故事为国人耳熟能详,指楚汉之战,项羽被困,兵孤粮尽,夜闻四面楚歌,虞姬为楚霸王起舞,歌罢,拔剑自刎。这个故事后被梅兰芳成功地在京剧舞台演绎,凄楚动人。但有些餐馆却以此典故为“甲鱼炖鸡”这道菜命名,因为在中国的语言中,“甲鱼”别名“王八”,与“霸王”发音类似,而“鸡”与“姬”谐音。

    也许这样的命名方法,能够制造幽默,起到吸引眼球的效果,但却引起一些消费者特别是文化层次较高的消费者的反感与抵触,认为这是对消费的误导,同时贬损了中国文化。

    翻译的角度而言,这种命名方式是无法从字面来进行翻译的。这种不可译性有可能会对引发外国食客的文化障碍。

    中国菜以八大菜系而著称,种类繁多,花样丰富。就连菜名,也不断推陈出新,越来越追求新奇感与个性化。然而,在命名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上述问题。总而言之,在菜肴的命名与翻译过程中,应遵循“稳定性”与“一致性”的原则,使外国食客能够在享受中国美味佳肴的同时,理解、品读其中深奥的文化内涵。

    菜品的命名与翻译,就其本质而言,是跨语言与跨文化的问题,直译会导致许多的误读。对于不甚精通中国文化的外国人,菜品创始人的姓名无关紧要,可以略去或进行解释;而以动物或植物原料的联想意义进行命名的方式,则更要注重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化内涵,不可简单直译;而以暗喻、谐音、双关、典故等修辞手法和方式进行命名,则更要注重其“可译性”与“可理解性”。 来源:襄阳日报 


国内社会新闻 相关主题

推荐关注

  • 点击 查看新浪官方微博 新浪官方微博
  • 点击 查看新浪官方博客 新浪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