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社会新闻

国内社会新闻

    翻译影像 听见世界

  • 南方新闻网

    发布时间:10-1511:20

    10月15日是国际盲人节。节日前夕,视障人士阿冲向记者讲述了他参与组织的国庆阅兵仪式口述影像直播活动的幕后故事。尽管活动已经结束了一周有余,阿冲谈起来,仍然十分激动。“这一天是很有意义的一天,视障人士与普通人坐在一起,同步、平等地分享了这场盛事的喜悦。”

    阿冲的本名叫张文东,是一名视障人士,热爱阅读的他,加入了广州图书馆读者委员会,成为视障人士阅读群体的代表。他喜欢别人喊他“阿冲”,寓意视障人士在工作生活中冲破重重障碍,与普通人平等、共同地进步。

    他有一件已经坚持了四年的事,那就是视障口述影像服务。视障口述影像服务通过把影像讯息转化为口语或文字叙述,帮助视障人士克服多方面的影像障碍。

    ●南方日报记者 郑慧梓

    一场特殊的阅兵直播

    今年的国庆阅兵仪式,对阿冲来说是特殊的,他参与策划筹备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口述影像活动,在广州图书馆顺利举行,约百名视障人士来到了现场,通过聆听口述影像的方式,观看了阅兵仪式。

    这是阿冲第一次做视障口述影像的直播。在广东乃至全国,视障口述影像直播都是少有的。“这件事情,意义大于结果。”阿冲说道,“这让视障人士获得了与普通人平等地享受阅兵仪式直播的体验。”

    在阅兵仪式直播的现场,两名口述影像员在后方的控制室,实时口述直播画面内容,而口述影像员的口述内容,通过无线发射器变成信号,发送到无线FM耳机设备上。在可容纳250人的报告厅里,屏幕上播放着阅兵仪式的直播,百名视障人士佩戴上无线FM耳机,与普通人一同观看。

    这场直播的反响也让阿冲感到惊喜,“对部分第一次接触视障口述影像服务的视障人士来说,这场活动给他们带来的体验是惊艳的。我们也收到了很多鼓励,社会的认可会让我的坚持更有动力。”

    活得和普通人一样、拥有平等和尊严,这是阿冲一直以来的追求,也是他坚持引入、推广视障口述影像服务的动力。“视障口述影像服务能够让视障人士活得更有尊严。通过服务的辅助,视障人士可以获得与视力正常的普通人一样的学习、工作机会,享受同样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我们不仅仅需要吃饱喝足,我们也想要知道国庆阅兵仪式上的火箭长什么样。”

    在阿冲看来,视障人士群体中,完全丧失视力的占比大约两成,更多的视障人士是具有感受光影或部分视力的能力的。对大部分视障人士而言,影像给他们带来的障碍更多的在于看清细节,而视障口述影像服务恰恰可以通过语言来弥补这一缺陷。

    因此,相较于“你是我的眼”,他更喜欢把口述影像员视为“视觉图像的翻译者”。为了自立,他曾经通过收音机自学英语和日语,他觉察出翻译员和口述影像员之间的相似性,“他们都是把接收到的信息进行直接转换,中间不做分析和讲解。翻译员是把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而口述影像员则是把视觉语言翻译成口头语言。”

    一波三折的前期筹备

    视障口述影像服务,最重要的是前期准备工作。而这场有着特别意义的国庆阅兵仪式口述影像直播,却偏偏卡在了这里。

    “口述直播比口述电影更难。”国庆阅兵仪式的两名口述影像员之一罗晓禅说道,“由于直播为实时影像,加上仪式的公开资料不多,并不能做到充分的前期准备。只能根据直播节奏,在解说词的间隙进行口述。”

    资料不多,便尽可能地找,阿冲并没有犹豫。他翻出了以前的国庆阅兵视频仔细研究,又上网查找了一页又一页的先进武器装备资料,只要有可能出现在阅兵仪式上的,他都不会放过。他仔细叮嘱口述影像员,“以往阅兵仪式的两段解说词中间大约有15秒的空白,他停了你就说,他说你就停。”

    阿冲还为两名口述影像员详细撰写了播报提示和技术参考,他把口述影像直播的过程从头到尾细细想了几遍,“直播开始前,口述影像员要循环播报自我介绍和口述影像接收器的方法,还要口述场地的布局结构和现场的实时变化,让在场的视障人士知道耳边说话的人是谁,知道自己在哪,这是对他们的一种尊重。”

    紧张忙碌的准备工作来到了活动的前一日,阿冲还在为前期资料准备不足而发愁,广州图书馆读者委员会突然接到了通知,有更多的视障人士想要参加这场口述影像活动,人数瞬间由原先的30余名增加到了100名。

    这个变动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原先准备的30套无线耳机设备不够用了,广州图书馆读者委员会赶忙又借调了50套;原先准备的小场地容纳不下那么多人,只能换到容纳250人的报告厅;志愿者人手不够了,广州图书馆紧急联系馆内全体志愿者并向广州其他机构的志愿者发出请求,临时调配了20余名志愿者。

    人多了,服务质量不能下降。但是更换了更大的场地,无线信号能不能全面覆盖报告厅?信号接收质量会不会出问题?口述影像员的直播会不会受到干扰?一个个问题摆在了阿冲他们的面前。原先调试好的设备必须再次调试,阿冲和他的同伴只得溜进还在举行活动的报告厅进行设备测试。幸而,视听效果并未因场地更换而受到影响。

    当耳机里口述影像员描述“飞行编队的尾翼拖出七彩尾焰”的声音与电视直播中飞机引擎的轰鸣声同时响起的时候,他激动了,画面在他的脑海里生动具体起来,他知道这幅画面同样会在在场的视障人士脑海中浮现,这也正是他坚持推广视障口述影像服务想要做到的。

    一束等待支持的微光

    在国庆阅兵仪式口述直播活动中,口述影像员使用的设备是阿冲手工制作出来的,可以在电影院等公开场合中使用,让口述影像员服务视障人士的同时,也不会对普通人造成干扰。

    这个设备,阿冲花了很多心思。“想要和普通人一样坐在电影院里看电影,设备要做好消音;为了保护听者的耳朵,设备又必须收音清晰、隔绝外界杂音、防止喷麦。”现有的设备并不能同时满足所有要求,阿冲就自己调整、实验,他将大容量雪碧塑料瓶剪去底部,放入一圈消音棉,把无线收音麦固定在中间,手指伸进去若勉强够得到无线麦的头,便是合适的距离。

    然而,设备对阿冲而言并不算什么,在推广视障口述影像服务的路上,他还要面对口述影像员缺乏、口述影像服务专业程度不足等一系列难题。“目前,国内的视障口述影像服务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阿冲说,“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广州图书馆读者委员会主任冯世锋为阿冲提供了很多帮助,自2014年起,广州图书馆便开始尝试为视障人士提供无障碍电影专场服务。在他看来,专业服务者的稀缺,是阻碍视障口述影像服务推广和发展的一大难点。“口述影像的技术难度较高,口述影像员缺乏系统的培训。目前国内也缺乏专门的口述影像服务机构,口述影像员之间的联络、学习机会也很少。”

    困难虽有,阿冲和冯世锋都在想办法克服。如今,广州“也视无限”口述影像促进小组已经义务撰写了针对青少年志愿者的口述影像培训教材,目前正在寻求公益资金的资助以便出版发行;一个专门提供口述影像人才培养和服务的公益组织也正在筹划中。

    冯世锋看得更远一些,他希望视障口述影像服务能够走出图书馆,覆盖更多的视障人士。“口述影像的线上传播是更有价值的方向。但这会存在版权问题,在音视频作品中加入口述影像,需要得到版权人的同意。”他希望提出倡议,让版权人允许在公共性活动,如阅兵式、元旦晚会、春节联欢晚会的DVD音像制品中,加入口述影像语音的音轨,让更多的视障人士能够更方便地享受口述影像的服务。

    最近,阿冲在微信上收到了一名浙江志愿者的求助,志愿者也想和阿冲一样,带着视障人士去电影院里看电影。“但是他不知道该怎么做,他不知道应该使用什么样的设备,也不知道前期该做哪些准备。”阿冲说,“这样的求助已经越来越多。”他感觉到,视障口述影像服务的需求正在日益扩大。

    他把视障口述影像服务比作一束光,“希望这束光不会因为缺乏支持而消失。”

国内社会新闻 相关主题

推荐关注

  • 点击 查看新浪官方微博 新浪官方微博
  • 点击 查看新浪官方博客 新浪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