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新闻翻译

国际新闻翻译

    中国红中的一抹蓝——翻译志愿者助力中国救援

  • 国际在线


    志愿者王生俊协助中国救援队开展医疗援助


    志愿者顾子昂协助中国救援队诊治灾区儿童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李修莉、高俊雅):在中国救援队执行莫桑比克“伊代”受袭灾区救援任务的现场,活跃着一群“蓝帽子”,他们是此次响应中国驻莫桑比克大使馆的号召,自发前来协助中国救援队的葡萄牙语翻译志愿者们。他们中间有侨居莫桑比克多年的华人,有刚毕业便赴莫桑工作的小伙子,还有在中国留学过的莫桑比克人。他们与救援人员一同深入重灾区,冲在第一线;他们与医护人员近距离接触病患,不退缩;他们帮助协调与莫政府部门合作事务,不怕难。

    在莫桑比克贝拉市及中部地区遭遇强热带气旋“伊代”袭击后,侨居莫桑比克10多年的王生俊一直想尽自己所能帮助灾区。作为一名专业翻译,在听说中国驻莫桑比克大使馆招募志愿者时,王生俊二话不说就来了,“过来看一下,也帮助一下,毕竟我们与莫桑比克人生活在一起。我们不是莫桑比克人,但是我觉得自己有义务和责任来帮一把,我可能没有太多的资金或者是物力,我最起码自己有一定的空档期,可以用自己的时间来帮忙。”

    顾子昂是一名中资公司的员工,来莫桑比克工作已经4年多,此次前来贝拉灾区担任志愿者时,莫桑比克中部地区的交通还未从灾难中恢复过来。顾子昂自己从工作的马西西市驾车10多个小时赶到了贝拉,参与志愿者活动,“我来做这么‘伟大’的事情,我自己也挺骄傲的。这么远开车过来,走了一天,在这边吃不好,又睡不好,不是图什么,就是为了给大家帮帮忙。第一是为了给当地人,第二是为了给咱们华人(在当地)有一个好的印象。”


    志愿者李帅与中国救援队一同前往重灾区

    志愿者小溪协助中国救援队展开医疗援助

    此次参与中国救援队行动的葡萄牙语翻译志愿者共8人,他们协助中国救援队开展医疗救援,进行灾区疫情风险排查,以及极重灾区疫情消毒等工作,他们与救援队队员们一起冲锋在第一线。来自莫桑比克楠普拉市的年轻华商李帅,由于身体素质过硬,经常被救援队“钦点”前往重灾区。李帅说,做志愿者对自己是一次难得的人生经历,能够帮助非洲人民再苦再难也不怕,“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天出任务去一个叫拉梅古(lamego)的地方,在距离贝拉城市大概80公里这个样子,那个院子里面有38具腐烂的尸体,有点臭,当时我是第一个下车的,要去联系一下当地的领导,沟通一下,看我们这工作怎么展开。一下车(腐臭的)味道直接就把我顶回来了,这种经历我这辈子估计不会有第二次了。对我个人这来讲,自己在非洲生活这么多年,也让我赚到人生的第一桶金。我非常感谢非洲这个地方,也想尽自己的一点力去回报或者回馈非洲。”

    由于强热带气旋“伊代”造成贝拉及周边地区洪水泛滥,灾后水传播疾病疫情风险严峻,目前灾区已经出现霍乱病例。虽然有医疗队员为志愿者提供消杀等防护措施,但志愿者们近距离接触病患始终是有风险的。当记者问到有没有担心可能会被传染疾病时,王生俊说,“我感觉在做事的时候已经是一种忘我的状态了,我已经顾不上说是有没有防护设施了,我只是在工作,我就尽情的投入这份工作去做,去帮助别人。”

    从莫桑比克西北部地区的库安巴赶来的95后邓嵛仁,刚毕业后就来到了莫桑比克工作。老家是四川广元的他曾多次在国内得到过地震救援。他说,中国救援队来到莫桑比克让他感到骄傲,也自豪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背后有强大的祖国,“ 2008年汶川大地震,当时我们(老家广元)那边山路也有泥石流,国内救援(力量)特别支持的。我记得还不到一周,应该是四五天的时候,(物资)不知道怎么就已经运进来。那时候年纪小,根本就没想,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打通道路,就知道吃的喝的一周不到就已经运进来了。我觉得可能说的有点害羞,但是我觉得有一种对国家的爱,还好自己是一个中国人,很骄傲。只有你到这里之后,你才会能够感觉到,一个国家不强大,最惨的就是他的人民。”

    在志愿者的队伍中,还有一名中文流利的莫桑比克人小溪,她曾在中国留学6年。她说在医疗救助现场,让自己深受感动的还是中国救援队的医生们,对待灾区病人一视同仁,尽职尽责,“他们还是挺关心的,他们关心(灾区人民)和关心中国病人都是一样的,什么皮疹、换药都一样都有身体接触,非常亲密,还是跟在中国一模一样的。感觉很感动。感谢China Rescue,他们来这边帮咱们,做的很好,也很多。我觉得他们每次都是想谢,谢谢小溪辛苦,但是应该是我谢谢他们才行,感谢他们来这边帮助我的同胞,谢谢!”


国际新闻翻译 相关主题

推荐关注

  • 点击 查看新浪官方微博 新浪官方微博
  • 点击 查看新浪官方博客 新浪官方微博